各位专家反应不一
本报讯第五届大学生戏剧节北京主会场的活动已接近尾声。导演林兆华、田沁鑫等十多位专业人士参加了此次论坛,在评价此届大学生戏剧节的整体水平的同时,专家们更多则针对中国戏剧发展现状发表了个人看法。
不久前刚从韩国回来的青年导演田沁鑫没有对大学生戏剧发表太多的评论,在介绍了一番韩国戏剧的现状之后,她认为,中国的戏剧更应该像韩国戏剧,多一点表演时纯粹的激情。比如,她以自己导演的《生死场》与在韩国导演的版本相比,演员在表演时的兴奋则少了很多。“虽然《生死场》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剧本,但韩语版的演员们仍然演得很开心。中国版的《生死场》是我导演的,很可惜,我们没有他们的那种激情。”也有专家认为,大戏节让他们有彷徨之感。国家话剧院编剧刘树纲在讨论中说:“看大学生戏剧的总体感觉就是太累,舞台上哲理的东西太多,使戏剧严重超负荷,有的剧目中演员的一段台词甚至超过千字,很单纯的道理却要弄得玄而又玄,甚至以牺牲戏剧性为代价,这样恰恰远离了大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陶子则表示,大学生戏剧往往成为在舞台上“泄愤”的表演,对于观众来说无异于倒垃圾,这就会让观众群变得很小,成为“圈子里”的戏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