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戏剧社网(高校戏剧社团联盟) >> 社团秀区 >> 正文 今天是:  
  新民周刊:边缘话剧边缘生存       
新民周刊:边缘话剧边缘生存
[ 作者:陈冰    转贴自:新民周刊    点击数:3939    文章录入:青埂顽石 ]
下河迷仓、海上海剧场,开始在上海的西南角、东北角建立新的戏剧演出场所。一场关于戏剧的生活方式在上海的边缘地区揭开了它的面纱……

  “看话剧,到安福路。”

  到安福路看话剧,是上海人的时尚。但这时尚之中多少又透露着一丝尴尬——偌大的
上海,除了去安福路话剧中心看话剧,其他演出场所一年演不了几出话剧。

  2005年下半年,这样的情形似乎开始起了变化。

  下河迷仓

  下河迷仓,实在不是一个好找的地方。

  漕河泾龙漕路的一条破弄堂口,上面贴着一张橙黄的指示牌:下河迷仓。顺着箭头进入,你能看见里面盘踞的好几家小工厂,却就是很难找到下河迷仓的入口。“顺着有厕所的这个仓库上去,三楼就是了。”正在忙着搬运货物的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着记者的询问。

  “迎街的大指示牌被台风袭击了,还没来得及补上。”王景国站在昏暗的楼梯口等待着记者的到来。他知道,头一次光顾这里的人,大半会“找不着北”。

  一头长发随意地扎在脑后,一件破旧的大棉体恤,还有一双布满灰尘的双手。在记者到来之前,王景国正忙着把“真汉”咖啡剧馆遗留下来的数个大酒桶搬运到楼下。仓库的三、四楼被他租了下来,用于办公和民间剧社的演出。

  2000年,刚从美国回来的王景国在肇嘉浜路兴致勃勃地创办起一座咖啡剧场,后来这咖啡剧场不仅耗尽了王景国数百万的投入,还让他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不得不为了30多万的债务而玩命赚钱。

  几年过去了,依然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当年关于这座咖啡剧场的文字:

  “咖啡剧场是2000年上海话剧舞台的一件大事——第一个私人剧场,也是第一个咖啡剧场。‘咖啡剧场’就意味着你可以不必正襟危坐、西装革履地来看戏,你大可以穿着牛仔裤、喝着咖啡与朋友边聊天边看戏。”

  5年之后,“穿着牛仔裤、喝着咖啡与朋友边聊天边看戏”的地方变成了下河迷仓,看戏的人也变成了一帮嘻嘻哈哈的“小屁孩”。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反正花上二三十元钱,坐在地上看着非专业人士的先锋戏剧表演,让他们觉得“好玩,有趣,而且酷极了!”

  2005年12月23日,昏暗的下河迷仓内,张献的话剧新作《安提戈涅》和肢体戏剧《暗踢功舞蹈》相继在这里上演。测不准、草台班、组合嬲等众多民间表演团体聚集在这里,以观者和演者的双重身份,参加“下河迷仓原创俱乐部”成立庆典。

  在这场介于派对和戏剧之间的“超戏剧”活动中,没有纯粹的观众,也没有纯粹的演员,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演员神叨叨地在人群中穿梭,边嗫嚅着台词边觅食着散落四周的水果和零食,并以剧中角色的身份向观众行乞。观众也没闲着,他们放肆地和“表演”着吃火锅的演员们拼抢食物。

  影像、装置、两个黑人的卖力鼓点和哭笑打闹的每个人,共同在这个在昏暗之所上演着所谓的“超戏剧”。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王景国创办的“下河迷仓原创俱乐部”在徐汇区民政局完成了注册,这个为民间剧社免费提供排练场地和演出场地的民间剧场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民间、实验、自由的戏剧、美术、舞蹈等跨媒体艺术实践了。

  “下河迷仓”的运作资金全部由王景国的设计公司支付,本身不涉及营利性项目。俱乐部只象征性地向会员收取每年几十元的会费,却免费为各个民间剧社提供场地。目前,俱乐部的注册会员已有近百人,有10个以上的民间剧团在此排练演出。

  不仅有国内的团体和个人前来演出和排练,还有外国的流浪艺术家也混迹其间。眼下,就有两位非洲黑人艺术家暂时居住在下河迷仓。更有一位因为热爱跳舞而丢了工作的年轻人,被王景国吸纳成为自己设计公司的一员。“反正他以前也是做设计的,我们公司正好用得着。”王景国戏称这是“老漂接纳新漂”。

  沉寂几年中,王景国说自己想明白了一点,文人做生意,太过于“名”分之想,文化产业的不明不白有时会显得比商人更“贪婪”。因此,他没有放弃任何一方面,而是把商业和文化拆分了。同样是剧场,收门票卖酒水的咖啡剧场是以文化作为方式,开放式的下河迷仓纯粹就是一种文化方式。

  在王景国眼中,下河迷仓是执迷者的“沉迷”场所,也是明白人可能的“入迷”所在。下河迷仓没有门户之设,不防盗贼不看文凭,不分人种国籍,只问有心用心与否。开始不易,坚持更难。对于早年仕途得意,后来辞职去国,经历挫折又重头再来的王景国而言,下河迷仓是不是又会重蹈覆辙?

  海上海剧场

  2005年10月14日,随着奥地利威尼·道勒舞团《三秒钟》和《无法相信》演出的开始,标榜跨越不同种类艺术界限的海上海剧场正式拉开了它的“跨界”序幕。

  刚刚完工的小剧场还散发着浓烈的油漆味道,100多名穿着时尚的观众坐在临时摆放的高靠背椅子上,欣赏着令人费解的舞蹈——随着赫兹·狄史涂鸦式的音乐,3名舞者时而躺下时而站起,时而摇摆不定,时而静坐沉思。他们的动作充斥着焦躁不安、压抑和扭曲。

  一个星期之后,荷兰的Emio Gerco /PC舞蹈团又带来了《双点·尼禄》和舞蹈影像《FRA》。作品中,一对男女舞者经历了一次在不断变化的虚拟世界里的旅行。他们与镜头和音乐的互动,成为这部抽象作品中的重要部分。

  充满了先锋实验气息的舞蹈依然令人不知所云。中国的观众已经习惯,或者总是试图通过表演者的表演悟出点什么。如此抽象空泛的表达,让大家有些无所适从。演出之后的交流多少缩小了先锋与现实理解之间的差距,这样体贴的方式也让演出之后的剧场变得温暖而有生气。

  2005年12月21日,后现代表演艺术展示季的第二轮演出开始。这次演出的是上海第一个后现代舞团“组合嬲(niao)”的身体戏剧《舌头对家园的记忆》。从组合的名称到演出的舞蹈名称,似乎都充满着鲜明的后现代风格——戏弄、反讽、隐喻。

  其实只要看看海上海剧场的当家人——策划唐颖和艺术总监张献,就不难理解海上海剧场为何会具有如此鲜明的先锋风格了。

  20年前,张献一度因为超前的先锋式表达,而在实验戏剧圈子里名声响亮。他80年代创作先锋戏剧《屋里的猫头鹰》的时候,今天中国实验戏剧的代表人物孟京辉还在上大学。当年上演的《美国来的妻子》已然成为一个标志事件。

  但是,就上世纪80年代的戏剧环境而言,张献的这些自发动作显然超前了。20年过去了,眼下的民间试验戏剧分子已经不甚了解这位大隐隐于市的先锋戏剧作家。而他本人也不得不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无限的细小事务之中。

  海上海剧场的出现,让张献、唐颖这对文坛伉俪有了一个改变剧场状况的天然契机。他们很激动,也很兴奋,觉得他们的坚持终于有了些许眉目。

  然而,经营剧场毕竟不同于单打独斗地写小说、剧本。唐颖抱怨,每天早上醒来,她就想告诉自己“放弃算了!”天底下哪有不困难的文化?虽然一两个人未必能改变整个戏剧发展的困境,但是“破笋而出的声音总是让人振奋的”。

  在唐颖的设想中,海上海剧场不仅是演出场所,同时也是开展戏剧运动的场所。它不仅有国际戏剧人制作的戏剧,还应该有戏剧工作坊,有演出之后像party一样的交流。最理想的状态是海上海能够通过自主循环,达到收支平衡,“为实现戏剧的理念提供种种可能性”。

  上戏教授、资深剧作家曹路生热切期盼着唐颖能够把海上海剧场做成纽约辣妈妈式的剧场(辣妈妈剧场是纽约小剧场界的旗手),在开展戏剧演出的同时,召集所有的最优秀的年轻戏剧人在周围,形成新戏剧中心。

  “上海为什么做不出来,不是没有钱,问题还是在于眼光,在于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作品。法国巴黎的太阳剧社在很偏远的森林里的废弃军火库里,那里不通地铁,那个地方现在已经变成看某一类戏剧的集结中心,里面有酒吧,餐馆。只要戏好就会有人去。只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来,观众不怕路途遥远也会去看戏!”

  2006年1月,中国第一个“嘻哈戏剧”《光头斯坦利和马》在海上海剧场登台。在张献的编创中,嘻哈戏剧并不是说唱舞蹈的戏剧,而是把黑人真实的个人絮叨叙事传统与当代剧场艺术相结合产生的“纯话剧”形式,表演者扮演多个角色,说学逗唱,夹叙夹议,情调风趣而忧伤。

  这场跨越先锋与保守、高雅与通俗、上只角与下只角的越界演出,承载着海上海太多的愿望与梦想——

  做戏剧是戏剧人的生活方式,看戏剧也应当成为这座城市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欢迎各大高校剧社、文艺团体、演出公司、新闻媒体等单位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小溪剧社获得“十佳社团”称号

  • 下一篇文章: “2005中国大学生社团风云人物”评选结果
  • 在线投稿】【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3896]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13164]

  • 2016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3894]

  • 笑声工作坊简介[4541]

  • 川农SAUDT话剧团简介[441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3896]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13164]

  • 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招聘…[5859]

  • 2014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通…[33604]

  • 2013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演出日…[5746]

  •  
     相 关 文 章
  • 话剧艺术家聚首忆前辈[5019]

  • 猫扑上海站力推话剧《summer》…[5634]

  • “艺穗”大戏《SUMMER》首场全…[5063]

  • 主楼七层(续)[8336]

  • 主楼七层[899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合作交流 | 申请加盟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戏剧社网        站长:青埂顽石    页面执行时间:3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