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霏霏雨中,淡淡思绪,沉重心情。让我们一起在4月5日这天一起走进北京人艺小剧场,观看一部纪念革命家瞿秋白的话剧,缅怀瞿秋白同志。
瞿秋白,是继陈独秀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他到过苏联,见过列宁。他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毛泽东曾这么评价他: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岁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鲁迅是这么评价他的:中文俄文都好,象他那样的,我看中国现在少有,真有才华,真可佩服!翻译文艺理论这类文章,能如秋白之清楚者,中国尚无第二人,单是如此,就觉得他死得可惜。他若不死,翻译葛葛里《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足判杀者罪大恶极。
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逮捕,后被杀害,被害前写下《多余的话》。《多余的话》是瞿秋白的心灵史,他的勇于自我解剖,中共党史尚无二人。
该剧表现了瞿秋白短暂却又异乎寻常的一生――集政治与文学、革命于恋爱、荣与辱、褒与贬于一身的传奇经历。他与王剑虹和杨之华的爱情,他与鲁迅和丁玲的友情,他对文学的理解,他对于政治的见解都得到了画龙点睛的表现。他唱着《国际歌》走来;他唱着《国际歌》迎着敌人的枪口走去;他把《国际歌》唱得象情歌一样的好听。他除生死,别无大事。他生也从容,死也从容,这份从容,让人感动。
该剧的编剧兼导演是北京京剧院的红袖,演员张尧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学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戏曲此次她将把戏曲的身段、韵白融入话剧的表演之中,融入整体人物的塑造之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
红袖导演曾经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2004年她编导的实验话剧《弘一法师》每场演出结速后,反映强烈,引起专家和媒体的关注和争议,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喝彩。本剧由搜狐网戏剧频道独家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