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来了,“六一”去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满眼的儿童剧宣传资料,看起来很热闹,家长和孩子也都感觉到了节日气氛,但表象并不见得与现实相符,今年的儿童节,记者走访了西安市的儿童剧市场,发现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里,儿童剧演出的现状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既担负着使命,又不得不拼命地寻找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安市的儿童剧演出主要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本地院团的惯例演出;二是外来院团的交流演出和商演。而本地院团主要有两家,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俗称民艺)和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俗称儿艺),前者以木偶和真人结合的剧目居多,后者主要以真人演出的剧目为主。民艺的代表剧目有《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儿艺成熟的剧目有十余个,包括《小阿凡提传奇》、《春天的故事》等。
市场:本土剧“墙外香”
据记者采访得知,不管是儿艺还是民艺,西安本土儿童剧在全国甚至在国外的影响力一直都不错,甚至可称为战绩骄人。儿艺在过去几年里成功地打开了长江三角洲的市场,尤其是在江浙一带,西安儿艺非常有人气;而民艺最近几年的演出也非常多,《青蛙王子》在西南市场几乎场场爆满。据了解,去年儿艺在全国的演出场次多达500多场,民艺也有300多场。但眼皮下的西安市场,却一直温吞吞的。好在这几年,这两个院团发现不能再忽略“自家人”了,于是主动出击,积极地与各剧院合作,使西安的儿童剧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演出市场———目标是:让孩子们每周找剧看,这也令西安的儿童剧市场有了好的转机。
生存:资金紧缺压力大
西安本土儿童剧现在每场演出的价位约在15元—25元之间。据民艺负责市场的邓津邱回忆道:“以前的儿童剧只有5元,价位涨到10元的时候,有的家长不愿意了,和我们吵,我们就跟家长保证:如果您看完剧觉得不值,那您找我,我负责给您退票。演出结束后,有个家长的话我永远都记得,他说,别说10块钱,20块钱都值得。也正是这句话让我们有了坚持做下去的决心。”据了解,西安儿童剧演出的票价低于全国的整体水平。比如,北京和上海等地,一套母子套票可以卖到二三百元,而西安的本土儿童剧到外地演出时,票价也会高一倍。
据了解,目前,西安的儿童剧院团都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西安儿艺的工作人员收入40%来自拨款,余下的全靠演出的收入,每人每场大约30元,而民艺工作人员收入的60%来自拨款,演出收入每人每场40元左右。这与北京同类剧团工作人员的演出收入相差至少一倍。于是,造成这样的问题,排演新剧目投入的资金来源有限,剧团自筹经费的压力极大,邓津邱说:“现在也有人邀请我们,但有些剧演过后,对方希望有新的剧拿出来,这对我们才是最大的压力,没有新剧就意味着可能失去原有的市场。”儿艺的情况差不多。此外,院团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剧场,而给商业化经营的剧场付演出费用也是很大一笔开支。
使命:要市场还是要公益?
现在,在圈内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要抓紧市场,不断提升儿童剧的市场份额,增加收入;一种是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儿童剧的使命,毕竟它是给儿童看的,有一定的公益性。于是,关于要市场还是要公益的争议一直不断。儿艺演出部经理易嘉秀这样对记者说:“我们看重市场,有时候看着别人近千万元投资一部剧,心里不由得想,要是我们有这么多投资,那能排出多少好剧来?所以我们当然要市场,有钱了,我们就能拍精品剧,给咱陕西的孩子看最好的剧。但如果我们把票价提得太高,就把很多孩子拒之门外了,那就失去了市场,排剧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儿童剧面对的人群不同,孩子是明天的花朵,它还是有公益性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