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名称: 哈姆雷特主义 所在院校: 夏威夷大学戏剧系 (注:《哈姆雷特主义》曾于2006年3月由夏威夷大学戏剧系制作并面向社会售票演出四场,这次参加大学生戏剧节的演出是原作的中文版,由导演和北京的演员合作完成)
演出时长:一小时 作品简介:
夏威夷大学创建于1907年,其戏剧系成立于1950年。该系以亚洲戏剧的研究及教学独树一帜。因师从梅兰芳的弟子沈小梅而为中国戏曲界所熟悉的魏莉莎(Elizabeth Wichmann)即是该系的教授。 夏威夷大学戏剧系每年制作十余个面向社会售票的公演剧目,其中半数以上由学生任编导。由于学生编导在选择剧目、挑选演员、艺术构思等方方面面都具有决定权,他们得以在自由的创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和实验。
《哈姆雷特主义》(Hamletism)即是一部实验性很强的学生作品。导演王翀将莎翁四百年前的经典作为文本和出发点,将诸多现世问题交织盘旋,并与原作互相书写。该剧曾于2006年3月在檀香山的肯尼迪剧场实验小剧场演出四场。
导演的话:
《哈姆雷特》自四百多年前问世以来就不断地被戏剧艺术家们搬上舞台。所以我对再讲一遍那个谁都知道的故事并不感兴趣。我把重要的台词从剧本中抽了出来,然后给予它们新的语境来表达我自己的思考。
现代世界史和现代戏剧史都被无数的“主义”所标注。在《哈姆雷特主义》里,为了检视当代社会和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我重新解读了莎翁《哈姆雷特》中的一些题旨:战争、性别政治、戏剧的本质。另外,通过对原文本的再次编码,我试图探讨上个世纪出现的新问题,比如全球化、高科技导致的孤独与疏离。我希望文本间互相指涉而产生的意义对于观众是有趣和有启发性的,我也鼓励观众对《哈姆雷特主义》自由地进行解读。开放的头脑是看这个戏的必需品。
不幸的是,我看过的莎翁剧作大多数都几乎与艺术创造力和社会现实无关。对于那些剧场工作者来说,戏剧似乎仅仅是一种体力劳动。无独有偶,排练室和戏剧教室里总能听到欢歌笑语。问题没人讨论,问题都不存在。人们似乎已经对看上去幸福的生活和富足社会很满足了。似乎戏剧已经变成了纯娱乐,甚至纯游戏。
可对我来说,它不是。
主创人员简介:
导演:王翀,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现为夏威夷大学戏剧系硕士生,第一次导戏。
影像制作:Caris Lo,香港人,2006年毕业于夏威夷大学戏剧系,现为自由摄影人。
演员表及演员简介:
王晓鑫,人民大学法学学士,现为北京大学戏剧学硕士生。导演作品有《李尔·多米诺》、《对话与反诘》等。
顾雷,北京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学士、硕士。编导并主演的作品有《沃依采克》、《瞎子和瘸子》等。
何凡,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曾主演《明天我们空中再见》、《赵平同学》、《敲天堂之门》等。
孙小航,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编导作品有《文明城市》等。
刘冰燕,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士、硕士,现为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MFA硕士生。曾主演《沃依采克》、《瞎子和瘸子》、《樱桃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