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大学生戏剧节”将于8月11日在北京开幕。每年的“大戏节”都能在高校中掀起一股话剧热,再加上戏剧节的宗旨——“弘扬戏剧文化”,一个话题由此再度被提起:校园话剧能成为振兴话剧的“火种”吗?
氛围火热:演出场场火爆在前几届“大戏节”中,南京的校园话剧一直是引人注目的焦点,比如2004年南京林业大学的《热血》、2006年南京大学的《2006人民公敌事件》……在南京高校,几乎每月都有校园话剧演出,而且场场火爆。这其中,有专业剧团“送戏进校园”,更多的则是校园话剧团体自导自演的。6月23日,南林大“水杉剧社”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演出《热血》,现场气氛极为火爆,许多无法入场的学生站在走廊里听完了整场演出;不久前,南大上演了一出讽刺应试教育的话剧《梦西厢》,能容纳250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同样爆满;在前不久闭幕的第五届江苏戏剧节期间,南京话剧团的《沦陷》在陆军指挥学院礼堂连演3天,火爆程度令人惊讶,每场演出谢幕之后的掌声都长达十几分钟。
校园话剧的火热,让许多艺术家把它看作话剧振兴的希望所在。我省著名话剧艺术家田野退休之后一直义务指导南林大“水杉剧社”,历时七年不辍,她表示,“今天振兴话剧,还是要从学校话剧开始。”面临困难:水平业余、缺少原创话剧能否像上个世纪初那样,再一次从校园火遍全国?正在从事校园话剧的人,给出的答案并不乐观。“不可能,时代已经不同了。”水杉剧社的灵魂人物、指导老师柏昱说。上世纪初适逢大变革时代,话剧承担了思想启蒙的任务,而如今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已经大大丰富了,电视、电影、网络都在冲击着舞台艺术的生存空间。
在柏昱看来,校园话剧的热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业余性和公益性。热闹背后,校园话剧也面临着不小的困境。绝大部分参与校园话剧的学生都毫无基础,需要手把手教起,指望他们达到多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而且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许多学生刚有了点表演基础,转眼就面临毕业、升学等一系列压力,不得不离开。
此外学校话剧面临着没有排练场地、缺乏演出交流的资金、缺少好的指导老师、缺乏好的原创剧本等现实问题。
孕育希望:培养了话剧观众不过让柏昱高兴的是,每年水杉剧社都有学生考上南大等学校的戏剧专业研究生,而他们,大多不是学戏剧专业的。“今年考上的几个,有学林学的,有学文秘的。”柏昱说,经过剧社的锻炼,多少能让他们有一些改变,至少让他们从对话剧一无所知,到了解话剧,喜爱话剧。水杉剧社有演出的时候,有些已经毕业离校的老“水杉”甚至专程从外地赶来,只为在剧中跑几个龙套。
虽然柏昱不看好校园话剧能为中国话剧艺术点燃“燎原之火”,但至少孕育了些许希望。“话剧界的朋友说我是在‘培养话剧的接班人’,我说不敢讲,我只能说为你们培养话剧的观众吧,至少从我这里出去的学生,将来肯定会拖家带口走进剧院去看演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