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戏剧社网(高校戏剧社团联盟) >> 新闻动态 >> 正文 今天是:  
  申城话剧舞台新戏七成“拿来主义”       
申城话剧舞台新戏七成“拿来主义”
[ 作者:张艺    转贴自:新民晚报    点击数:2413    文章录入:青埂顽石 ]
      近期的上海话剧舞台改编成风:现代人剧社今年排演了的3部话剧中,有两部改编自现代的热门小说;上海话剧中心的《金锁记》和《蛋白质女孩》也源出小说;不久之后,根据网络作家慕容雪村的小说《异教徒之筐》改编的话剧也将亮相……越来越多的由小说改编的话剧正在市场上悄然兴起,占整个舞台演出的七成,而编剧的原创力却在削弱,沪上不少专业编剧已有多年没有原创剧本问世了。

  改编风险较小

  上海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认为,如果原创的话剧剧本写不出什么太好的东西,还不如拿现有的好的小说去改编成话剧,很多优秀的小说已经提供了现成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关系。上海话剧中心去年根据慕容雪村的2部网络小说改编的《今夜请将我遗忘》和《打左灯向右拐》,其上座率超过了所有当年演出的小剧场话剧。而正在上演的根据石康小说改编的小剧场话剧《支离破碎》,其上座率也达到了9成。

  剧本原创匮乏

  将已有的小说加以改编,在舞台上以戏剧的手段重新呈现,这原本是戏剧界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在戏剧学院编剧专业课程里,还专门设有小说改编这一项。但其一旦成为独门现象,难免让人想究其前因和后果。去年在上海演出的国内外话剧,加起来有60多部。对于话剧剧本原创力匮乏的上海来说,剧本跟不上演出的要求,自然就朝改编的方向走。

  改编不出大师

  “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进行二度创作虽然省力,但毕竟是给他人做嫁衣裳。”话剧中心制作人吴嘉表示,一部话剧改得好,人们会认为是小说本身的基础好,万一改得不地道,那就是编剧的水平问题。尽管小说改编的话剧在国内外不乏成功的先例,但终究没有听说哪位剧作家专靠改编小说成为大师的。编剧喻荣军则认为,“改编别人的作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然是原创作品的自由度更大一些。”

欢迎各大高校剧社、文艺团体、演出公司、新闻媒体等单位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冯远征携话剧《全家福》七月卷土重来

  • 下一篇文章: 话剧《晃晃悠悠》看哭了毕业生
  • 在线投稿】【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18312]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29021]

  • 2016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18299]

  • 笑声工作坊简介[19250]

  • 川农SAUDT话剧团简介[1904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18312]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29021]

  • 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招聘…[20271]

  • 2014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通…[48056]

  • 2013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演出日…[20214]

  •  
     相 关 文 章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请专家为艺术…[2483]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新年开门红 经…[2406]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小剧场话剧演…[2847]

  • 迟到观众不得入内 上海话剧中心…[2584]

  • 在爱的名义下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36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合作交流 | 申请加盟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戏剧社网        站长:青埂顽石    页面执行时间:46.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