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戏剧社网(高校戏剧社团联盟) >> 新闻动态 >> [专题]2004大学生戏剧节 >> 正文 今天是:  
 相 关 文 章
  • 剧目介绍:中戏一…[3632]

  • 剧目介绍:中戏在…[3286]

  •  热 点 文 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3907]

  • 2018金刺猬大学生…[13227]

  • 2016金刺猬大学生…[3907]

  • 笑声工作坊简介[4587]

  • 川农SAUDT话剧团简…[4427]

  • 河北省话剧院演艺…[5879]

  • 2014金刺猬大学生…[33623]

  • 南洋剧社十五周年…[3287]

  • 2013金刺猬大学生…[5761]

  • 2013金刺猬大学生…[5912]

  •  推 荐 文 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3907]

  • 2018金刺猬大学生…[13227]

  • 河北省话剧院演艺…[5879]

  • 2014金刺猬大学生…[33623]

  • 2013金刺猬大学生…[5761]

  • 2013年“金刺猬”…[8865]

  • 2012金刺猬大学生…[5358]

  • 第十届金刺猬大学…[4856]

  • 戏剧嘉年华“2012…[7889]

  • 2011年金刺猬大学…[4594]

  •  
      《电梯里的钥匙》和《荒岛》演后谈       
    《电梯里的钥匙》和《荒岛》演后谈
    [ 作者:新浪娱乐    转贴自:新浪娱乐    点击数:4223    文章录入:青埂顽石 ]

    2004年8月8日晚 北兵马司剧场

      整理:刘湉(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学生,大学生戏剧节志愿者)

      《电梯里的钥匙》和《荒岛》两出戏剧的主创人员都是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因而本场演出似乎更加引人关注,参加演后谈的观众也格外地多。

      首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的宋宝珍老师点评。宋老师道,应该祝贺同学们今天的演出成功。这两出戏在刚开始筹备的时候我有一点点地接触,今天的演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大家都应该知道,中央戏剧学院是中国目前来讲最高的戏剧学府,这里人才济济。今天的演员们也都比较充分地展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水平。祝贺你们!另外我想问《荒岛》的导演一个问题,就是在戏中的这四个像是魂灵或第二自我的化身的白衣人是原著里就有的,还是你们根据剧本生发开来的。

      《荒岛》的导演黄颖说,这四个白衣人是我们剧组成员经过再三讨论生发出来的。原创是我们的舞美设计张超,是他先把这个灵魂的人物从剧本中提升出来的。我们本来想以一种街头戏剧的形式在街市里演出,更加深入到观众中去,但是由于一直没有实施,所以我就把他改编成了这个剧本。

      青年导演曹克非表示《荒岛》给了她心灵很大的震撼,她很喜欢。

      有观众向《电梯里的钥匙》的导演发难,认为导演在剧作上去交代电梯的钥匙是“灵魂的钥匙”,是“自由的钥匙”的做法太刻意了,其实不用说观众也已经明白了。另外,这出戏里的几段舞蹈动作没什么变化,诸如表现少女的纯真与柔美的舞蹈,以及表现穷凶极恶的要去杀死丈夫和医生的“巫婆”形象的舞蹈,都没什么变化,肢体语言的表达也没有说服力。

      《电梯里的钥匙》的导演李梦一解释道,首先要感谢这位观众在我们的这出戏剧没有完整地呈现的前提下还看懂了它。本来这出戏剧的演出时间应该是一个小时,但今天突然发生了一些舞台事故,导致只演出了三十分钟就草草结束了。所以很对不起大家。此外我们都不是舞蹈专业的学生,但我们想用舞蹈去表达某种心里的感受,去写意地抒发某种情怀,特别是这两段极为反差的戏,一段是这个女人最开心的时候,另一段是这个女人最悲伤的时候。舞蹈是我们在排演过程中加进去的,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会改进的。

      还有观众直指《电梯里的钥匙》的导演意图。于是李梦一导演阐述道,我自己和我身边的朋友中的大部份人都与剧中的女孩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很传统,都很忠于我们的爱情,我们都一直在努力地追求幸福,努力地去做一切。但是努力了很多年幸福都还没有来,我们因而有点彷徨,有点迷茫。到底什么是幸福,究竟怎样才能够得到幸福,究竟怎样才能让我爱的男人一辈子只爱我一个人,只对我好,只想着我。这就是我在戏中所力图表现的东西。观众们不禁鼓起掌来,也许就是为了这份女性对于爱情的执着而鼓掌。

      主持人袁鸿先生也发表了一番感言,他说,两个剧组的演职人员作为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坐在这里和观众交流,你们能拥有今天这个舞台和剧场,这是你们的执着。我觉得今天的演出很特别,作为我来说我很激动。我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看中央戏剧学院的演出,结识了很多中戏的老师和同学。但是有一段时间中戏的各种各样的演出慢慢地退出我们的视野了,而后来“黑匣子”和逸夫剧场的演出开始蓬勃起来,但都成了比较功利的商业演出。今天的这两个中戏的剧组的到来很令人欣喜,他们终于回归到了真正质朴的剧场里来,愿意与大家进行交流,很不容易。尤其是《电梯里的钥匙》剧组的成员,只有三个人,而且都是女孩,还要干很多繁重的工作,真的是很不容易。在这里我要代表大学生戏剧节向中戏的这两个剧组的演职人员表示敬意。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袁鸿先生请见证“中国大学生戏剧节”成长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苏京平老师点评一下这两出戏剧。苏老师说道,正像袁鸿所说,我来大学生戏剧节看戏正是想见证历史,所有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学生们都将载入史册。大学生戏剧节这一次因贯上了“中国”二字而翻开了新的篇章,而这一切对我来说在日后再回首是都会感到格外地珍贵。从第一届戏剧节开始,我确实看到了“成长”,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用他们实际的努力在这里一次次地诠释了热情、纯粹和鲜明。今天的演出和以往的演出一样都给予我很大的惊喜。《电梯里的钥匙》的导演刚才说因为舞台事故而没有演完这出戏,那么到底这出戏剧的完整呈现会是怎样的情景,导演留给我们太多的悬念了。我还对这个独角戏的演出成功深表钦佩,我们这位演员同学可以说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而且我相信全场的观众都会为你的演出而喝彩,这也将是你日后的骄傲。《荒岛》的演出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对于人生价值和生存状态等问题的哲思,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舞台上四个白色的魂灵的出没也被设计得很有味道。

      一位来自北大法学院的学生朋友说出了自己对于《电梯里的钥匙》的看法,他觉得编导在细节和形式的把握上还有些瑕疵,首先,没有必要在台词中宣扬主题,就是所谓电梯的钥匙是爱情的钥匙和自由的钥匙的主题,观众都已然看明白了;其次,细节处理不到位,如在主人公失去听力的一段戏中,女人拉开窗子,音效放出了小鸟的鸣叫和流水的声音,但此时女人却在问为什么听不到声音,其实观众在此时已经明白她失去了听觉,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再交待一遍,这是因为编导太依靠台词去表现了;第三,解读导演意图后认为爱情不是这出戏剧的主题,只是“母题”,爱情本身不在于男女关系,它体现的是自由,包括男女关系之间的强制和自由的关系,而更大一点说可以表述为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民族和个人的关系。导演只把主题阐述为“爱情”是不能承担这个剧本的。比如说为什么剧本当中最后主人公失去了声音,为什么在爱情当中声音是最重要的?在一个封闭的社会中,公民最害怕的是失去表达自由的声音。你可以去压迫他们,可以去践踏他们,这也是一个政府对于公民的“爱”,但它使得公民最后完全失去了声音和表达能力。声音其实也可以表述成是一种对爱情的渴望。我的理解可能超出了导演的意图,但就像“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个真正优秀的剧本就应该像个“黑洞”一样吸收每个观众所拥有无穷的张力跟视野,如果太单一的表达反而不好。

      大学生戏剧节组委会成员,青年学者陶子小姐对这两部戏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这两部戏都改编自国外小说,她很赞同刚才那位观众的观点,认为这两部戏呈现出来后把原来作品中一些深刻的东西给忽略掉了,这里可能有个理解限度的问题。她认为绝不能因为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接受的影响都是一些娱乐性的东西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深入下去,让更多的观众在观看戏剧中得到更多的东西;第二,两个戏都缺少一些对细节的把握。如果你们想要告诉观众“生活是虚幻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此类概念性的问题,首先应该有一个真实的载体来承载你们的概念,而你们现在所表达的东西太含糊不清了。第三,这两个剧本所包涵的内容都可以演一个晚上,但你们今天所诠释的就像是个简短的小品,或只是你们的作业呈现。比如说《电梯的钥匙》,看得出导演和演员也在力图寻找一些表现和便演上的变化。但这些变化的波动太微弱,也就没有很好的感染力。第四,你们的戏剧呈现出很多与其他的戏很相似的表现风格。相似不是问题,从别的作品拿表现形式也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些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该如何去整合成一个整体。当你们在从别人的戏剧中借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很多戏剧的表现形式都是从自身作品里长出来的,一定要把握和自己的整体风格贯穿融合的东西。

      西北政法大学人间剧社的同学欣喜地说《荒岛》剧组的演出给他带来了惊喜连连,有很多他所熟悉的东西,比如类似于行为艺术的东西居然可以在剧场里很柔和地融入进去。但他认为融合得不是很好。他建议不妨学习一下日本戏曲中的“黑子”的融合方式,以达到统一。此外戏剧的节奏方面还有待加强。他还建议《电梯里的钥匙》的导演可以增加一些女演员自己内心的独白,这样比较有戏剧的冲击力。

      《电梯里的钥匙》的导演李梦一强调“先做人再做戏”的素质锻炼,引发了现场几位观众与她的争执。

      北京戏剧家协会的杨乾武老师很欣赏中戏同学们在戏剧中表达出来的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认为这两出戏剧的整个框架成立,但情节和细节不够。他鼓励同学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在毕业后也坚持把剧社办下去。他希望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年轻人自己的戏剧社团像雨后春笋般的在中国崛起,这样中国的戏剧事业才能真正地复兴。

    欢迎各大高校剧社、文艺团体、演出公司、新闻媒体等单位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呼吸》和《巴山飞舞》的演后谈

  • 下一篇文章: 大学生戏剧节开幕 千名观众观看
  • 在线投稿】【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合作交流 | 申请加盟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戏剧社网        站长:青埂顽石    页面执行时间:46.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