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戏剧节要预埋“催泪弹”
|
热
|
|
重庆大学生戏剧节要预埋“催泪弹” |
[
作者:佚名 转贴自:重庆晚报 点击数:3037 文章录入:青埂顽石
] |
本报讯由重庆三峡学院“浅草剧社”编排的叙事诗小品《雨夜电话情》,近日在学院进行了试演,演出让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该剧编导廖元善表示,他们要以这出短剧,在本届大学生戏剧节上引爆一颗“催泪弹”!
《雨夜电话情》展示了一位教师面对家庭与事业产生矛盾时所体现出的高风亮节。在母爱与对学生的爱不能两全之下,显示出高尚的师德风范,以及学生对教师如依恋母亲般的爱……
参与《雨夜电话情》的演员主要来自学院中文系。
出于对戏剧的热爱,学生走到了一起,积极参与话剧制作、表演。出演剧中杏子一角的演员说,我们以最真实的表演让观众身临其境,以此奠定了感人的基调。让大家从中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品味人生的跌宕起伏。
据悉,目前该剧仍在进一步排练及剧本完善中,争取在艺术节上以最佳状态出现。主创谈“催泪”心得《雨夜电话情》为何能催人泪下?主创人员谈起了他们的心得。诗一般的台词“诗、舞、画的结合是这部剧的特色。”编导兼主创者的廖元善老师如是说。该剧所有台词都采用了诗一样的语言,结合着优美流畅,与主题思想紧密结合的背景舞蹈,雨伞、红烛等意想深远道具的适时运用,对师生情这一主题思想的深化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舞蹈演出时黑色舞蹈服对前场气氛的烘托也很有新意。领舞李佳杰称,最后出场时系在脖子上的红丝带,衬托着点点烛光,在细节上对整场演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润物细无声就象那句古诗说的,润物细无声,它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热泪盈眶。饰演杏子的马晓晨说:“我用心去体会,去演绎,努力去感染更多的人。”她说,杏子这个角色既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也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是一个渴望温暖、渴望被爱但又非常懂事的女孩子。在排练的过程中,并无演戏经验的马晓晨带着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在与编导的不断沟通、交流和学习中,将“杏子”慢慢丰富成为一个打动人心的角色。这个“浅草”不简单说起“浅草”剧社,廖元善口中就会淌出一连串诗一样的语言。“遥望汹涌澎湃的长江水,神奇的风景,千古的神话,孕育了这片‘浅草’原……”
据介绍,剧社成立于2003年6月,迄今已创作了《二十二IP电话亭》、《航道之歌》、《人生旅途》、《苦命果》、《火魂》等多台大型话剧作品。其中多台节目在不同类型的演出中获奖,话剧小品《法官的电话》获重庆法院系统文艺工作者调演三等奖,话剧小品《感动》获重庆市第五届残疾人文艺调演一等奖、全国第六届残疾人文艺调演三等奖。
据悉,剧社不仅定期组织开展社内的讨论会,如“关于校园话剧的发展方向”、“戏剧语言与形体艺术”等,还邀请到了重庆戏剧家协会及万州戏剧家协会的专家定期为剧社开展戏剧类讲座。 |
|
欢迎各大高校剧社、文艺团体、演出公司、新闻媒体等单位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
|
【在线投稿】【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