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成了一代人的记忆。4月6日,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牛虻》则将首度登上话剧舞台。据导演雷国华介绍,每场演出的尾声还会邀请三代文化人分别就该剧的主题进行讨论,让戏里戏外融成一体。
此次《牛虻》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由资深编剧刘永来和导演雷国华联手改编创作,雷国华执导,青年演员郭京飞出演牛虻。将《牛虻》搬上舞台是话剧中心多年前就开始酝酿的计划。据悉,为了顺利推出《牛虻》,雷国华光剧本就修改了4年:“我们不想说教,因此改编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去掉了背景的繁复描述,重点放在牛虻、神父蒙泰尼里以及琼玛这3个人物身上,相信这样会比小说更有戏剧性,人物性格更鲜明。”
尽管这是一部红色经典,但雷国华表示话剧《牛虻》将是一个现代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谁都有第二条路选择,但谁也没有去选择第二条路。对现在的观众来说,有些人会质疑这么做是否必要,但这恰恰是我们提出的命题———现代人是否已经缺失了信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如何?我们要让观众思考究竟什么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人生观。”为了突出主题,《牛虻》的舞台将以抽象的象征为主:意大利式台阶直通观众、挂了两个巨型十字架的教堂、教堂上的逼真的浮雕……一切将被神秘的氛围所包围。
据悉,目前话剧中心拟邀请三代文化人———以余秋雨为代表的文艺理论工作者、以王安忆为代表的作家以及新近崛起的网络小说家参与到《牛虻》演出的互动中来:演出时,他们坐在观众席观看演出,但当演出接近尾声时,演员们将走下舞台与他们进行关于信仰、选择等话题的终极讨论,但演员们不予回答,全剧将在观众开放式的思考中结尾。目前,剧组正在广邀嘉宾,力图参与每场演出的文化人不会重复。
故事简介:19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青年亚瑟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抵抗奥地利的斗争。他被一向爱戴的父亲、神父蒙泰尼里出卖。13年后,死里逃生的亚瑟重返故里,化身为赫赫有名的传奇英雄“牛虻”。他与昔日恋人只能视同陌路;与亲生父亲只能势不两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