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鹰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戏剧学(导演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导演。1995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获得我国第一个导演艺术专业的博士学位。
主要戏剧导演作品有《魔方》、《浴血美人》、《保尔·柯察金》、“新版”《雷雨》、《情感操练》、《春秋魂》、《爱情泡泡》、《绿房子》、《安娜·克里斯蒂》、《男儿有泪》、《中国制造》、《第十七棵黑杨》、《死亡与少女》、《萨勒姆的女巫》及一些大型朗诵艺术晚会,并分别为纽约外外百老汇和香港、澳门的话剧团体导演《庄周戏妻》、《春秋魂》、《屋外有花园》。同时进行导演艺术理论研究,发表论文近三十万字并出版专著《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
曾获 “文华奖”优秀导演奖、“金狮奖”优秀导演奖、“曹禺戏剧奖”优秀导演奖及优秀评论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小剧场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全国性大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林兆华
林兆华戏剧工作室艺术总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前副院长)、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所长;中国著名戏剧导演、现代京剧导演,至今已导演60余部舞台作品。
在北京人艺,林兆华导演的《红白喜事》(1984)、《狗儿爷涅磐》(1986)、《茶馆》(新版,1999)等许多名剧,在艺术上和票房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风月无边》(2000)、《蔡文姬》(2002)、《赵氏孤儿》(2003)等作品,是他将中国传统戏剧美学结合到当代剧场创作中的成功尝试。
林兆华在80年代与剧作家高行健(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合作,对中国当代剧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绝对信号》(1982)、《车站》(1983)、《野人》(1985)等作品同时从戏剧文学、剧场形式和思想内容上突破传统中国式现实主义戏剧,引发了80年代实验戏剧、小剧场的潮流,正式开启中国戏剧进入现代主义阶段的大门。
90年代至今,林兆华与剧作家过士行合作的《鸟人》(1993)、《棋人》(1995)、《鱼人》(1997)、《厠所》(2002)等一系列作品,从对戏剧艺术的探索到内容与时代的关连,都引起了观众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当代歌剧如《夜宴》(2003)、《狂人日记》(2003)、京剧如《张协状元》(2003)、《杨门女将《(2003)等,是他在表演艺术领域中施展非凡创意的作品。除了戏剧创作,他亦担任了大型艺术节的艺术总监,如契可夫国际戏剧节(2004)、易卜生国际戏剧节(2006)等。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林兆华的作品就陆续受邀至莫斯科、柏林、意大利以及东京等地进行海外演出;德国、日本等国的当地剧团多次邀请他导演戏剧作品,林兆华并且常常应邀参加欧洲各大著名戏剧节和戏剧学术活动等国际戏剧学术交流。1987年,林兆华受邀成为国际布莱希特学会成员。2006年,他复排焦菊隐版的《茶馆》并往美国巡演七周,演出好评如潮。
孟京辉
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9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获文学(艺术)硕士学位。1992年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现中国国家话剧院),现为国家二级导演。
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期间,积极组织演剧活动,致力于实验戏剧的探索、研究。曾导演小剧场戏剧《升降机》《深夜动物园》《秃头歌女》《等待戈多》。
1992年,改编并导演实验戏剧《思凡》,获93年中国小剧场戏剧展演优秀演出奖和优秀导演奖。随后导演的话剧有《阳台》《放下你的鞭子·沃依采克》《坏话一条街》《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盗版浮士德》《臭虫》等。2000年获第4届中国话剧“金狮奖”导演奖。
2001年,孟京辉拍摄他的电影处女作《像鸡毛一样的飞》,2002年获第55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关注奖”。
张广天
吟唱诗人 戏剧导演。
1966年7月生于上海 85年 曾组建“再见”创作组和“太阳同伴”城市民谣演唱组 ,此为上海最早的民间现代乐队。在“太阳同伴”时期 张广天创作了大量的歌曲 ,并积极参加演艺活动。90年初移居北京, 从事唱片制作和影视戏剧的创作.。2000年 4月,由张广天等人策划、创作的话剧《切·格瓦拉》在北京人艺上演,引起轰动,连演三十多场观众仍络绎不绝,这一现象引起文化界的激烈争议,在媒体及网络上刊出争论文章。
在创作之外 张广天还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他的理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汉藏音乐体系 ,工业化时代的民间音乐 ,现代唱片工业 ,样板戏,人民戏剧美学 。
主要作品
戏剧作品
《切·格瓦拉》
《鲁迅先生》
《红星美女》
《圣人孔子》
音乐作品
唱片《张广天现代歌曲专辑》《工业化时代的诗与歌》等
电影音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敌后武工队》《离开雷锋的日子》等
电视剧音乐《霜叶红于二月花》《还乡》《春风沉醉的晚上》 《风雨澳门》等
戏剧音乐《爱情蚂蚁》 《倾述》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恋爱的犀牛》等
诗文作品
《厄尔尼诺现象及散文诗》 《诗人生涯》 《树》 《预言诗》等
论文
《美是一种战斗力》《江山如画宏图展》《“流行音乐”剥下你的伪装!》《永不崩坏的梦想》《抒情是一种糟粕》等
杭程
记者、剧作家、戏剧导演、评论人、北京青年报资深文化记者以及评论人。
从事文化报道十一年,是北京乃至中国演出近十年来大发展的见证者和评论者。
1996年的芭蕾舞演出热潮的鼓动者。
1997年戏剧新风潮的鼓吹者。
第九届{2001年}、第十届(2002年)“中国歌曲排行榜”颁奖典礼总撰稿
2002年:编剧、导演:史诗话剧《丑儿的春夏秋冬》
2003年:导演:话剧《疯狂短信》
2004年:监制:魔幻儿童剧《迷宫》
导演:12集电视戏剧专题片《难忘童年》
魏晓平
(著名话剧导演)
197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后旅法多年。近年来,他因为把最优秀的法国戏剧介绍到中国来而为人瞩目:1998年,《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1999年,《居里夫妇》;2004年,《波音,波音》。今年6月22日至24日在中国儿童剧院演出的《艺术?》为其最新的重要导演作品。
濮存昕
中国话剧、电影演员。北京人。69年插队下乡,77年返城入空政话剧团。86年调入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
主要作品:
电影:《清凉寺的钟声》《与往事干杯》《洗澡》《说好不分手》
电视:《英雄无悔》《来来往往》《光荣之旅》
话剧:《古玩》《阮玲玉》《茶馆》《风月无边》《蔡文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