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戏剧社网(高校戏剧社团联盟) >> 理论交流 >> 正文 今天是:  
  上海校园戏剧现状调查与分析(三)       
上海校园戏剧现状调查与分析(三)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南洋剧社论坛    点击数:8972    文章录入:青埂顽石 ]

三、 上海与外地校园戏剧活动的比较
上海的校园戏剧活动,在与其它地方的校园戏剧活动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自身的特点。
1、 与北京相比较
如前文所述,北京的高等院校分布集中,便于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互访。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仅话剧院团就有国家话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三家,分布也较为合理,文化氛围和戏剧环境较好。北京地区的校园剧社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观摩专业的戏剧演出,阅读到较多的专业读物,与中央戏剧学院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也便于提高自己的创作演出水平。
在剧目创作上,他们“执著地坚持经典剧目和已正式演出过的实验性剧目,剧本创作基本处于沉寂状态。这并不说明北京地区的校园戏剧团体不重视这一问题,沉寂的背后是学习、积累、酝酿……用他们的说法:‘迟早要排我们自己的戏!’近年里,这种酝酿好像已经接近成熟,以‘短剧’形式组合的演出,走向各不相同,在校园观众中各有热烈的响应群。”

【24】
而上海的校园戏剧活动由于受到地理分布的限制,交流困难,缺乏获取资源提高生存能力(主要是创作能力)的机会。剧目创作上似乎仍处于相对无序的探索阶段,方向性不明确,总体看来正处在先锋与传统、创作与模仿的激烈碰撞之中。在接受方面,观众群体的响应程度不高。
2、 与杭州相比较
在杭州,主要是浙江大学黑白剧社在独当一面。黑白剧社重新成立于1990年,1997年复名。十余年间一直由浙大艺术系的桂迎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不定期的邀请有关院校的朋友帮助进行专项辅导。在桂迎老师的带领下,黑白剧社一直坚持着比较系统的戏剧专业技术的培养和训练,有着较高的戏剧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15年间,相继创排了《寻》、《计算器的故事》、《泥巴人》、《同行》、《棋人》、《辛迪•蕾拉》等三十余部小品、独幕剧和多幕剧。这些作品在技术上较为成熟,质量颇高。同时,黑白剧社还曾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并曾多次到包括上海在内的其它城市演出。
与黑白剧社相比,上海的校园剧社普遍没有自己的指导老师,注重的也多是自娱自乐(所谓“粗朴的热情”)。需要指出的是,自娱自乐在短期和具体的活动中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从长远看,却必然导致包括创作在内的活动水准停留在低层次上,首先就不利于剧社和社员自身的发展。

四、 结论:站在新的高度看校园戏剧
通过对上海校园戏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梳理,以及笔者近三年纯粹的校园戏剧活动的切身感受,笔者以为首先需要明确校园戏剧活动的定位。
如果孤立的看校园戏剧活动,那么它的确只是高校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群业余戏剧爱好者自娱自乐的活动。但是如果把它放到整个戏剧市场的范围中,和当前戏剧危机的大背景下,那么这个问题就远不是那么简单。
笔者坚持认为,戏剧观众的大规模流失和普遍的质量下降是当前中国戏剧遭遇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戏剧观众的流失,导致了专业院团演出场次的减少和上座率的下降,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院团不得不在单场票价上做文章。而提高了单场票价,就是提高了观看戏剧的经济门槛,反过来加剧了观众的流失。观众的质量下降,导致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乏人问经,客观上降低了院团和创作人员的创作积极性;戏剧市场的买方市场特征又迫使院团和创作人员被动迎合而不是主动引导观众,是供求双方的恶性互动,是注重戏剧的娱乐功能而非审美功能: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戏剧创作质量的下降。作品质量下降而价格提高,自然加剧了观众的流失和质量的下降。戏剧危机正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不断加剧,愈演愈烈。
正如“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我们很难准确的追溯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究竟是哪一边首先出了问题,更加无法肯定是否一定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导致了观众首先走出剧场,因为这个问题在欧美各国并不存在,至少并不是如此激烈。但是普及戏剧艺术、培养戏剧观众、改良中国戏剧土壤却无疑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专业院团是无力直接承担这项责任的。由于很多原因,专业(或曰职业)的戏剧团体总是极少数,与广大的戏剧观众和更广大的潜在戏剧观众之间必定存在相当的距离,专业院团每年区区几十场的“校园行”活动完全是杯水车薪。而校园剧社则生于斯长于斯,其业余性质特别有利于两者之间保持“零距离接触”。很多人第一次看戏,很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同学、朋友在学校剧社参加了一次演出,为了给同学朋友捧场。而事实上,他们就都是潜在的戏剧观众,并极有可能成为戏剧观众。校园剧社因此就可以成为培养戏剧观众的第一站。退一步说,校园剧社本身也需要更多人的关注,需要更多的观众。在没有参加剧社的同学们成为戏剧观众之前,能否首先让他们成为校园戏剧的观众,完全取决于校园剧社本身的演出质量。而至少目前上海的校园戏剧演出质量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进一步,我们可以看一下上海的校园戏剧的演出质量何以会停滞不前。进入大学、进入校园剧社以后无法得到系统有效的训练是一个方面,进入大学、进入校园剧社之前的戏剧教育的缺失似乎更为根本。按理说,“校园戏剧活动”也应该把中学和小学的戏剧活动包括在内。但实际上,据笔者调查,在上海只有上戏附中、宜川中学、向明中学、育才中学四所中学有一定数量的校园戏剧活动。也就是说,很多应该在中学甚至小学开展的戏剧教育的内容,都被甩给了高等院校的校园剧社,因此他们也是不堪重负。
最后,由于心态、艺术能力等主观条件和资金、场地、设备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校园剧社显得比较“草台”,排斥技术、秩序、规则,追求所谓“粗朴的热情”,甚至说什么“精湛的技术……并不能在人们心里留下任何痕迹……人们被异化、远离自身”

【25】。需要指出的是,校园戏剧活动同样是戏剧艺术创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倘若完全抛弃技术,排斥戏剧艺术的固有规律,将会使之走上歧途。
至此,本文也就得出了最终的结论:
第一、校园剧社应该定位于戏剧市场的“补缺者”

【26】,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扮演好这个角色。专业院团与院校也应该积极提供帮助,与校园剧社一起推动戏剧市场的发育与完善。
第二、建立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在内的完整的戏剧教育体系和校园戏剧活动体系,使大学内的戏剧活动摆脱掉那些本不应由其完成的工作。小学和中学的戏剧教育可以充分结合语文教学,积极进行课本剧的排演活动,一方面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一方面因势利导的进行戏剧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初步训练。
第三、正确处理好“草根”与“草台”的关系。发扬“草根精神”,摆脱对资金、场地、设备等物质条件的过度依赖,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演出简约、简朴而不简陋。建议认真学习当代戏剧理论和中国戏曲的创作方法和呈现方法。
笔者坚信,只要能够认真实践、认真学习,校园戏剧人必将摆脱“校园孤独者”的尴尬地位,戏剧的危机也将真正解除。

附表一:上海部分高校剧社情况调查表

【*】
剧社名称 成立时间 主要剧目
复旦大学燕园剧社 1985年8月5日 《谁没跨上我的跷跷板》(编剧:韩博)
《十三点钟的童话》(导演:鲁璐)
《蛔虫》(编剧:石可)
《PIAZZOLA》(编导:黄卓奕)
《ALLEN ELLEN》(编导:张国华)
《阴道独白》(编剧:【美】伊芙•恩斯勒,翻译:喻荣军)
《山海经》(编剧:韩博)
《一九八五》(编导:鲁璐)

上海师范大学楼兰剧社 1989年 2002年11月 《天堂隔壁是疯人院》
2003年3月 《思凡》
2004年6月 《青春禁忌游戏》
《哭泣的骆驼》
2005年3月 《四月一日愚人节》
4月 喜剧专场
5月 《玫瑰与眼泪》

上海大学青鸟剧社 1994年 2002年演出的剧目有:《红星美女》
2003年演出的剧目有:《用灵魂下注》
2004年演出的剧目有:《暗恋桃花源》
《谎言背后》
《芥末•Macchiato》
《抑郁时代》
《D小调托塔与赋格》
同济大学东篱剧社 1996年 2003年演出的剧目有:《歌星与猩猩》
2004年演出的剧目有:《歌星与猩猩》
《Escaping》
《群猴》
2005年演出的剧目有:《赢家》

上海外国语大学飞那儿剧社 2001年 2001—2002学年度演出的剧目有:
《三块钱国币》
《屋外有花园》
《夜半歌声》
2002—2003学年度演出的剧目有:
《The Clock Behind the Time》
《等待》
《结束开始》
2003—2004学年度演出的剧目有:
《避雨》
《一个找死的无政府主义者》
《乞丐摩根》
《夜无色》
《日出》(片段)
《审判》
《什么是什么》
2004—2005学年度演出的剧目有:
《等到戈多》
《给我想》

华东师范大学未央表演工作坊 2002年1月23日 2002年6月3日: 《橘子红了》
11月13日:《爱情是什么颜色的》
2003年11月: 《因为寂寞》
2004年11月30日:“未央年度短剧专场”(《蠢货》、《圆环物语》、《主角登场》
2005年3月: “三国演义之‘顶光耳光篇’”话剧专场
4月: 《恋爱的犀牛》

复旦大学研究生剧社 2001年10月 2002年12月13日:
《镜子里的女大学生》(编剧:罗周)
2004年6月21日:《日出》
2005年5月22日:《武陵人》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海阁剧社 2002年 2003年演出的剧目有:《拜谒西藏》
2004年演出的剧目有:《修行龙》
《什么是什么》

上海电力学院风之彩剧社 2003年 《成长的烦恼》(英语剧)
《心灵面具》
《骑士精神》
《我的1919》
《英雄》
《我弱智、我无罪》
《流年》
《魔椅》
《云梦的舞台》

上海中医药大学卿园剧社 1994年 《道连格雷的画像》
《新威尼斯商人》
《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
《天堂隔壁是疯人院》
《去年冬天》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蓝翼剧社 2001年 《恋爱的犀牛》
《雷雨》
《亲爱的,你是个迷》
《芸香》
《思凡》
《时光》(音乐剧)
【*】演出剧目的统计时间范围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

附表二:2004上海大学生话剧节参赛剧目表
参演学校 参演剧社 参演剧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校话剧团 《仲夏夜之梦•校园版》
上海大学 青鸟剧社 《芥末•Macchiato》
上海电力学院 城市部落剧社 《边界•夜落无声》(优秀剧目三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 阳光剧社 《哈哈大学》(优胜奖)
上海外国语大学 飞那儿剧社 《等到戈多》(优秀剧目一等奖)
东华大学 青骑士剧社 《疯狂的意义》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精彩剧社 《爱的牺牲》(优胜奖)
上海科技学院 夏日天空剧社 《禁闭》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五月话剧社 《游戏》
同济大学 东篱剧社 《Escaping》(优胜奖)
复旦大学 燕园剧社 《一九八五》(优胜奖)
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 随馨剧场 《夜半歌声》
上海理工大学 江畔剧社 《寝室的故事》(优秀剧目二等奖)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卿园剧社 《新威尼斯商人》
上海师范大学 楼兰剧社 《青春禁忌游戏》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华剧社 《网络划破城市的脸》
上海外国语大学 风格剧社 《蛔虫》(优胜奖)
上海师范大学 飘剧社 《门》
上海财经大学 校话剧团 《辩手》(优秀剧目三等奖)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表演艺术剧社 《我们是朋友》
华东师范大学 扬之水&话剧队 《阳光灿烂的日子》(优秀剧目二等奖)
上海杉达学院 星宿剧社 《大明宫词》(优胜奖)
上海师范大学 楼兰剧社 《哭泣的骆驼》
复旦大学 麦田剧社 《Twelfth Night & As You Like》
华东师范大学 “镜”双语剧社 《三棱镜》(中英双语演出)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 蓝翼剧社 《芸香》
上海水产大学 慕风剧社 《正义者》
同济大学 东篱剧社 《歌星与猩猩》(优秀剧目三等奖)

附表三:2005年上海大学生话剧节决赛剧目表【27】
学校 剧社 参赛剧目
华东师范大学 扬之水剧社 《盛夏的樱花树》
华东师范大学 未央剧社 《梦游》(优秀剧目二等奖)
复旦大学 研究生剧社 《武陵人》
上海理工大学 江畔剧社 《狼群里的猪》(优秀剧目三等奖)
上海衫达学院 星宿戏剧社 《味与位》
上海财经大学 校话剧团 《暗恋桃花源》(优秀剧目三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话剧队 《天堂隔壁是疯人院》(优秀剧目三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 ZWORKS工作室 《天堂向左,我们向右》
同济大学 东篱剧社 《赢家》
上海大学 青鸟剧社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青年干部学院 精彩剧社 《亲爱的叶莲娜》
上海外国语大学 飞那儿剧社 《给我想》(优秀剧目二等奖)
上海海事大学 晨曦剧社 《恋爱的犀牛》
注:一等奖空缺

注释:
【1】王晓凡:《中国学校演剧的回顾、现状及前瞻》,《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总110期。
【2】同上
【3】田本相:《曹禺传》http://www.xxsy.net/jswx/js02/cyz/006.html
【4】《老清华的戏剧大师们》,《文汇报》2002年3月15日第11版。
【5】以上见葛一虹主编:《中国戏剧通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6】王晓凡:《中国学校演剧的回顾、现状及前瞻》,《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总110期。
【7】上海戏剧学院也有自己的学生剧社新寻找作坊,主要由导演系学生组成,但因为是专业院校,故不列入考察范围。
【8】以上统计的是在学校有关部门注册的校园戏剧团体,并不包括那些随聚随散、未经任何注册手续的临时团体。
【9】北京有十余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分布在西四环外不大的地域内,许多高校都是比邻而居。
【10】上海的高校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东北、西南、中心区有几个小区域内高校相对比较集中,如东北片国定路邯郸路一带有复旦、同济、财大,田林一带有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松江大学城有上外、外贸、东华、立信等七所高校,南汇大学城有水产大学、工商外国语大学等三所高校。而其他高校之间则相距甚远,并且一所大学(如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往往有多个校区,校区之间的距离也有一个半小时以上的车程。
【11】《剧盟通讯》(上海高校戏剧联盟内部刊物,吴其右编),2005年3月第3版。
【12】《燕园剧社简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刘雷提供。
【13】2006年3月7日对同济大学东篱剧社前任社长徐谦的采访录音
【14】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编导:黄珏琼,2004年9月28日在永乐宫小剧场演出。
【15】笔者在2000年—2004年就读于上海大学高等职业学院一分院,其间参与组织创建了两个戏剧社团,并担任剧社副社长一职。
【16】2006年3月13日采访录音。
【17】顾若银:《寻找戏剧摇篮的春天——从上海师范大学话剧社看高校戏剧的现状》(未发表)。
【18】上海戏剧家协会高校交流办公室(高校戏剧联盟)章程第3条,见上海市高校戏剧联盟网站www.dahuajie.com
【19】同上,第一条。
【20】《3月联席会议记录》,《剧盟通讯》2005年4月第2期第1版。
【21】潘妤:《2005年上海大学生话剧节平静中开场》,《东方早报》2005年10月22日文化版。
【22】刘永来:《桂花十月遍地香——写在首届上海大学生戏剧节闭幕的时候》,《话剧》2004年第4期第20页。
【23】其中有一些首次报名参加的剧社,也有一些参加了上届“大话节”的剧社并未参赛,但数量上的变化不大。
【24】王晓凡:《中国学校演剧的回顾、现状及前瞻》,《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总110期。
【25】孙小杭:《文明城市•作者的话》。转引自桂迎:《校园戏剧》,第177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笔者认为,以市场占有率、资源占有量和技术艺术水准为标准,可以把当前的戏剧市场参与者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专业院团,他们的实力最为强大,是戏剧市场的主力,扮演着戏剧市场领先者的角色。第二个层次是边缘(民间)剧社中的一部分,其中的主要人员出身于专业院校而并未进入专业院团,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非盈利性的戏剧演出,创作能力较强而资金、设备等资源不足,扮演着戏剧市场追随者的角色。第三个层次是全部校园剧社和边缘(民间)剧社中的另一部分,市场占有率很低,各种资源严重不足,但是具有自己的特色,拥有自己特定的观众群,扮演着戏剧市场补缺者的角色。
【27】 袁志江:《05上海大学生话剧节决赛剧目尘埃落定,11所高校13个剧目杀出重围》,http://www.china-drama.com/Chs/BBS/Article_Show.asp?BoardID=11&ID=18915&PageNO=1

参考文献
1、葛一虹主编:《中国话剧通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2、桂迎:《桂迎:校园戏剧档案》,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
3、桂迎:《校园戏剧》,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欢迎各大高校剧社、文艺团体、演出公司、新闻媒体等单位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上海校园戏剧现状调查与分析(二)

  • 下一篇文章: 演戏的3个等级
  • 在线投稿】【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3910]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13241]

  • 2016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3910]

  • 笑声工作坊简介[4593]

  • 川农SAUDT话剧团简介[442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3910]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13241]

  • 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招聘…[5882]

  • 2014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通…[33625]

  • 2013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演出日…[5763]

  •  
     相 关 文 章
  • 戏剧家齐聚上海 “以鲁迅为旗”…[3876]

  • 上海-后演工坊 招募启事[4301]

  • 上海校园戏剧现状调查与分析(二…[8286]

  • 上海校园戏剧现状调查与分析(一…[8109]

  • 猫扑上海站力推话剧《summer》…[564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合作交流 | 申请加盟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戏剧社网        站长:青埂顽石    页面执行时间:46.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