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抗战题材的《生死场》昨晚第三度登上逸夫舞台,浓墨重彩地拉开了第二届国家话剧院上海演出周的序幕。昨晚的首演,这部被誉为“植根现代文学沃土的奇葩”再一次震撼了上海观众,漫天雪片漂洒在舞台上的东北村庄,韩童生、李琳、倪大宏、任程伟、房斌在舞台上用奔放不羁和跳跃式的演绎方式,表达着“生死”的终极问题,记者在观看过程中感觉到,这部充满跳跃叙事的作品,几乎可以被称之为“电影态”话剧。
此次来沪的版本是该剧参评精品工程评选的修改版。大量强烈的肢体语言和简洁流畅的舞台调度,为这部乡土话剧制造了一种浓烈、狂热的戏剧姿态。形体动作作为戏剧语言的功能得到了近乎极致的发挥,带给观众前未有过的冲击,产生了强烈的视觉震撼,改变了一般意义上观看“话”剧的欣赏习惯。
《生死场》的叙事框架借鉴了电影手法,叙述线索被打乱并造成一种时空跳转的感觉,田沁鑫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这种手法有利于中国观众的接受体验,她说:“像《疾走罗拉》、《黑色追缉令》等电影都有时空跳跃之感,中国电影在讲故事方面似乎缺乏精彩,所以《生死场》里充满插叙、倒叙的叙事手段,这种跳出跳进的结构对于演员表演是困难的事情,不过我正希望他们不是在演状态,而是真的在演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