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戏剧节闭幕式上,此起彼伏的掌声响过大戏节近一个月的任何一个夜晚的,戏剧艺术的氛围火到了北剧场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大戏节再火,也火不过让剧场里很多人嗤之以鼻的超级女生们,火不到更多的普通大众的心里。 那么戏剧是小众的艺术吗?这是我们很多惯性的思维之一。然而不论是闭幕式上田沁鑫导演对韩国戏剧大众化的击节赞叹,还是我们自己走出去到文娱产业发达的美日韩看看,都会让戏剧小众化的想法汗颜。泱泱大国的戏剧竟成了小众,而且成了约定俗成,怪不得作为草根戏剧“代言人”的大戏节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突围。 是谁把戏剧本来的民间性草根性困住了,而要让一个资金不足却每每都咬牙挺过来的大戏节来生长人们的坚持和希望?是没有草根理出来的精品吗,是市场吗,是浮躁之风和追名逐利吗,还是说过很多次的体制?这些在二百多个剧团的汉城,根本不是问题,可这些却成了我们最大的问题。国家剧团的频频大制作频频明星牌,没有让更多人进剧场,口碑也不是像预想的那么好。看戏的基本上还是那些人。而大戏节,打爆的订票电话和每个走出剧场的激动的脸,让人看到了希望。比起八百多万的短信票,这种希望的确显得微小,然而毕竟还有希望。 草根戏剧突围的目的是至少与国家剧团的戏剧平起平坐,或者如田沁鑫导演说的,明天就是民间戏剧的天下。但是仅仅一个大戏节作为草根戏剧突围的主力未免显得不切实际,大戏节真正巨大的作用,是它树立了一个展示和传播的平台,做出了一个“热情 鲜明 纯粹”的榜样。 有一点是今年大戏节的遗憾。青年戏剧论坛本来是主办方这次突围的一个杀手锏,可以想见论坛时诸位热爱戏剧的青年华山论戏的激烈,但事实是论坛当时的场面颇为沉闷,充满期待的互动并没有动起来。 忽视互动在今天的社会是危险的,忽视互动就是忽视普通观众的需求。不要以为“大众就是臭狗屎”(《琥珀》),如果抓不住大众,即使突围成功,也只会发展成孤芳自赏。 闭幕式结束时,主持人柴静对大戏节的创始人之一的袁鸿说,袁鸿,以艺术的名义,请你坚持下去。 当坚持成为草根戏剧突围的动力,我们每个人都会肃然起敬。
欢迎各大高校剧社、文艺团体、演出公司、新闻媒体等单位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