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戏剧社网(高校戏剧社团联盟) >> 理论交流 >> 正文 今天是:  
  评《红玫瑰白玫瑰》田沁鑫距离大师只差一步       
评《红玫瑰白玫瑰》田沁鑫距离大师只差一步
[ 作者:吴芸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721    文章录入:wuyun ]
       朋友常说,我对戏剧演出的要求近乎于苛刻,特别是针对国内作品,总有挑不完的毛病。我想说,我自己并非一个在艺术上“崇洋媚外”的人,只不过在国外的时候曾被其折服,而在国内让我叹为观止的演出却并未出现。只能说,不是说国内的戏剧不好,只能说我所看过的好戏太多了。
  我一直想效仿古龙笔下的百晓生,将天下兵器谱弄成一个“天下导演谱”,通过我的眼睛和思考逐一点评现在的众位戏剧导演。谁是天机老人?谁是上官金虹?谁又是小李飞刀?嵩阳铁剑?温侯银戟?艺术这个东西原本就是不能用某一部作品而定位名次的,只能靠对于某位导演长期以来的作品的分析,才能有个大体定位而已。假使我贸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真把心中所想写出,,无非是为自己的狂妄自大多加了一项证据,更会因此得罪许多人,特别是那些不满于自己在“天下导演谱”中位置的“英雄”们。(修养好的当个笑话看,修养不好的就难说了)
 
  上述实属废话,最多算是个前戏,之所以写这篇文字,而是我终于又看到了一部让我喜欢的戏了!这部戏可以说是基本符合我期望值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原著张爱玲,编剧罗大军,导演田沁鑫。
   在具体点评之前,我由衷表示对该剧成功的祝贺,也再次在心中的“天下导演谱”上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将中国戏剧导演谱分为男女两篇,那么田沁鑫一定是女性导演中排名第一!并且在十年之内无人可以超越。(除非是海外另一位女性导演天才——马政红,方可与其抗衡。)
   自负地说,能被我如此高评价的国内戏,《红玫瑰与白玫瑰》算是第一个了,当然还有多年前的《生死场》,这两部作品皆出自田沁鑫之手。如果说喜爱《生死场》是因为有萧红的“亲情”原因,那么《红玫瑰与白玫瑰》则是完全依靠导演的功劳。
   张爱玲的小说我并不十分欣赏,虽然傻子都能够背出她所提出的人生哲理,但甚至与《围城》相比,该哲理则显得肤浅得多,无非是将人生中的局部爱情做一个总结陈述而已。在被改编成戏剧后,一部两人饰一角、总体插叙局部正叙的新作品出现了,这倒是让我第一次感到这部小说立体起来要比空读要好看得多。
   总体插叙局部正叙将小说中的许多文字片段提炼了出来,在结构上会给没看过原著的观众一些不解,但仔细品味,不难看出改编者的用意:通过回忆与继续完美将张爱玲的作品讲述了出来。往往其他作品最终表达主题思想,选取的是将“述”变为“感”。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演员不仅仅是角色,也是小说文字的叙述者。特别是最后站在第三立场的陈述,让该作品提高了一个档次,将“述”成功转变为“感”并同时转变为“论”,可谓惊鸿一瞥。
   两人饰一角的导演手法并不新鲜了,在05年底我在彼得堡戏剧学院排《长椅》时,就已经使用过了。当时是阿霞与卡加共同饰演她,而安德烈与萨沙共同饰演他,其效果并不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之下。当时我本身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欣喜,但随即发现,俄罗斯的同学们并没感到多么“高深”,据悉,该手法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世界上无数导演使用过无数次了。
  实话实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两人饰一角属于“讨巧”的一种,它属于内心直译,把最难表演的内心完全外化。从一个人需要借助外部表演的心理矛盾,通过两个人的讨论而呈现。这对于表演来说,实属是降低了难度。试想,是一个人演自己的痛苦难度大,还是把矛盾的两方拟人化然后对打的难度大呢?前者不是一般演员能够完成的,因此导演选择了后者。但必须指出,虽然是“讨巧”,但田沁鑫
做得颇有自己的特色。
  所谓的两人饰一角,无非为下列几种基本模式:
1 一人为现实中的人,一人为其思想
2 两人同为思想中的人,所扮演不同的立场
3 两人同为现实中的人,所扮演不同时候的生活
  这三种模式还可产生出下列几种处理方法:
1 一人生活化表演,一人抽象化表演
2 两人同为生活化表演
3 两人同为抽象化表演
4 两人之间有交流
5 两人之间无交流
 
   两人饰一角,其实是舞台蒙太奇手法的一种,使用的原因多为多角度展现人物性格、剖析人物情感、强化内心矛盾、建立假定情节、设计“间离”效果等等。在以上说的模式与处理方法中,田沁鑫将三种模式五种处理方法融合在了一起,营造了一种“我是你,你也是我”的情景。两人对于一个角色的塑造,没有了明显的任务区分,至少来说是不明确身份,两个人相互转变,让各自的特色消失,而转成了共性。
   对于这种导演处理,我本人佩服田沁鑫的果断,但也直言表明:我不喜欢充满“共性”的人物与处理。如果说这是导演试图在融合,取消所谓的区别,那么只能说还没有做到家。全剧中人物替换(特别是振保)几乎没有规律和逻辑可循,使得人物变得简单、交流时显得凌乱。可以说,“融合处理”相比“单一处理”其实要容易得多,因为不需要去在剧本上较真每一个人的逻辑,只需要把台词写下,两个人分别念出即可。换句话说,“融合”是好事,但是如果无规律逻辑可循,只会是让人物变得更加模糊,让戏变得难以看清。。(也有那种为处理而处理、拿无知当个性的导演,但相信田沁鑫绝对不是。)
   真正漂亮的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调度与人物画面,两个振保与一个红玫瑰一个白玫瑰之间的肢体组合让人赏心悦目。之所以称赞,并非是导演处理的难度有多大,手法有多高明,而是流畅、简明、台词形体浑然一体,写意与写实在最恰当的时候结合,让观众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感受到导演的意图并得到视觉上的享受。这一点在《生死场》时,田沁鑫便有所成就,多年来在写实和写意、台词与形体之间的配合过渡,也成了其最强的舞台能力之一。
 
   如果说我对这部戏的遗憾,那就是两个红玫瑰和两个白玫瑰各自之间的戏太弱了。两人饰一角在她们身上体现的戏份太少了。两个红玫瑰一个戏份太多,另一个几乎成了道具。而两个白玫瑰则显得“犹如一人”,仿佛留下一个就可以。
   如果将这部戏能够再修改加工,那《红玫瑰与白玫瑰》应该能够跻身于世界级的优秀舞台作品。田沁鑫距离大师也只剩一步,但这也是最艰难的一步,那就是——梳理。
   (之所以用大师二字来形容,并非田沁新成了梅耶荷德或者莱因哈特,而是因为国内“艺术家”冠名的人太多了,犹如雨后墙脚的蘑菇一样。因此,就刻意区别一下吧。)

欢迎各大高校剧社、文艺团体、演出公司、新闻媒体等单位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大学生戏剧节缘何缩水

  • 下一篇文章: 浅谈校园舞台剧的市场和创作
  • 在线投稿】【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3910]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13241]

  • 2016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3909]

  • 笑声工作坊简介[4591]

  • 川农SAUDT话剧团简介[442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3910]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13241]

  • 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招聘…[5881]

  • 2014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通…[33625]

  • 2013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演出日…[576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合作交流 | 申请加盟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戏剧社网        站长:青埂顽石    页面执行时间:46.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