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多姿多彩,尤其是在文艺方面更是火热朝天。学生会、各系分分、学生社团等组织都举办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晚会、歌唱比赛、才艺秀、街舞SHOW、时装表演、band show等。看得师生们眼花缭乱、甚至有些生厌。就像吃东西一样天天吃同样的东西,久了就会生腻。观众也就越来越少,这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职能就会打折扣。针对这样一种现状有什么良药呢?笔者认为演出校园舞台剧是一个很有市场的项目。下面就结合笔者几年来业余从事校园舞台剧创作、演出谈一谈舞台剧的校园市场和创作的一些浅见。 首先什么是校园舞台剧呢?笔者认为可以下这样一个概念,校园舞台剧指的是在校园这种特殊的舞台演出,由学生自编或移植改编、照搬的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如:话剧、戏曲、歌剧、舞剧、歌舞剧、音乐剧、史诗剧等。随着时代快速发展,年轻活力、快节奏、时尚、主流等文化引导当今的潮流和各种电视剧、流行歌曲的影响舞台剧艺术的市场变得萧条、不景气。观众越来越少、演出市场变得狭小。很少年轻人会到剧场去花几个小时观看一出舞台剧。再说多数舞台剧的门票昂贵不是学生仔们能消费得起的。跨进大学校园这片净土之后啊,大家看的大多是晚会之类的节目。看来看去都是那几条舞,那几首歌,那几个让人一笑了之的语言类作品。偶尔能够在校园内看到免费的由身边同学演出的戏剧,反面觉得特别新奇,兴趣浓厚。原因就是看多了晚会有点生腻,另外由于戏剧有故事的连续性和矛盾冲突,剧情波动起伏、环环紧扣,扣人心弦。就笔者几年来从事业余校园舞台剧演出情况来看,每次的舞台剧演出都是比晚会的观众要多,且中场离开的人比较少。有时候像在操场这样的室外演出蚊子之类的是比较多的,但是很多观众被剧情深深的吸引,丝毫没有觉察到被蚊子叮到,等到看完演出回到寝室方觉看舞台剧也要付出代价的,身上多了很多给可恶蚊子叮的包包。很多女孩子观众会被感人的情节和男女主角的演技“骗”得流下了眼泪。不好意思的偷偷的在拭眼泪。可见我们的校园舞台剧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的,在同学中是很受欢迎的。只要是舞台精品相信会引起校园的轰动的,笔者曾经参加演出、创作的舞台剧《东吴郡主》、《天使的眼泪》、《雷雨》、《红色浪漫》等都在母校取得了意想不过的效应。多少笑声、鲜花、眼泪、签名、合影深深感动了我们这些校园舞台剧的工作者。 事实证明我们校园舞台剧是有很大的市场和活力。是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发展校园舞台剧事业也面临很多难题。比如:资金、演员、剧本、导演、舞美、音响设备、学校领导的重视等。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剧本的问题。很多社团都想演出剧台剧但是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剧本、找到一些经典的剧本又觉得结合校园当前的条件不是很适合,难以下手。多年积累的经验我觉得,应该重视、鼓励有兴趣、有文学功底的同学编写、移植、改编剧本。对一些经典、传统的、久演不衰的剧目我们可以用新的时代观念、思想、手法去重排。戏曲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名作众多。我们可以把地方戏曲剧本进行艺术的再加工,把它变为适合校园演出、年轻观众更容易接受和喜爱的音乐剧、话剧。古老的故事情节经过再加工之后配上新时代思想内涵、再加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元素示未曾不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当今戏曲艺术面临观众断层、衰落的情况下,为振兴戏曲艺术、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戏曲艺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学生看了变基因的舞台剧后,会去看戏曲的原版,起码在剧情上更容易看得懂。有更多的兴致看下去,慢慢的就会接受和喜爱上我们传统的戏曲艺术。著名的昆曲《十五贯》就被改编成话剧,且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所以在从事校园舞台创作的时候可以多走这一条路,多探索、多研究、多学习、多实践。我深信我们会出更多的校园舞台剧精品、会让校园舞台剧艺术淀放迷人的光彩,校园舞台剧艺术会成为后八十和前九十的时尚潮流。 本人材疏学浅、纰缪之处,仍恐难免。只作抛砖引玉之举,诚祈有共同爱好之同仁,弥补不足之处,万分致谢。
备注:文中所指的市场不是指营利的演出市场,指的是更多的师生观众观看、接受、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