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戏剧社网(高校戏剧社团联盟) >> 理论交流 >> 正文 今天是:  
  评论:大学生话剧离中坚有多远?     
评论:大学生话剧离中坚有多远?
[ 作者:李清    转贴自:上海青年报    点击数:4072    文章录入:青埂顽石 ]
        与其他绚丽多彩的话剧节目相比,大学生话剧有着另一种朴素的美。他们在舞台上表达对于戏剧的理解,生命的感悟,说着自己的话。或许从明天开始话剧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或许,从明天开始他们也将影响话剧。

         作为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的特色项目之一,2004年第一届大学生话剧节上周末落下帷幕。来自31个高校剧社的32台剧目,最后共有12台剧目获得优胜奖。在十天的决赛期内,12台剧目轮番亮相,最终,上海外国语大学飞那儿剧社的《等到戈多》获得一等奖,上海理工大学江畔剧社的《寝室的故事》、华东师范大学扬之水剧社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二等奖,上海财经大学校话剧团的《辩手》、上海电力学院城市部落剧社的《边界·.叶落无声》、同济大学东篱剧社的《歌星与猩猩》获得三等奖。

  记者了解到,这次参加大学生话剧节的,不仅有上海本地的高校剧社,还有来自外省市的校园原创团体。在众多大学生话剧中,校园题材剧以其特有的热情、纯粹与质朴,打动了前来观演的不少戏剧专业人士。《寝室的故事》等直接反映校园生活的作品,由于制作资金有限,舞台上的布景非常简单,往往是一桌两椅,一束追光。然而,学生们朴实无华的表演和小小的幽默,打动了现场每一个观众。

  和主流校园戏剧相比,本次大学生话剧节上同样涌现了一批具有独特视角的实验戏剧。它们以其个性鲜明的先锋色彩,对人们传统认知的经典戏、权威戏形成了大胆挑战。上海外国语大学飞那儿剧社的《等到戈多》,便是对荒诞派代表作《等待戈多》进行了一番调侃。

  业内人士表示,第一届上海大学生话剧节的成功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一方面,它标志着始于校园戏剧的话剧开始回归校园,另一方面,它的影响力又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扩大。借助大学生话剧节这一平台,校园话剧,乃至上海的原创话剧,都会得到更顺利的发展。

  专家访谈

  他们有望影响专业戏剧

  通过本次大学生话剧节,人们看到了一批生龙活虎的“戏剧新鲜人”。然而在繁荣的背后,校园话剧的生存现状究竟还面临哪些问题,今天这批年轻的面孔,未来能否成为上海戏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对于这些问题,多年从事上海戏剧原创发展研究的上海话剧中心艺术室主任刘永来,昨天接受了本报专访。

  青年报:作为戏剧节的评委,本次参评剧目中给您印象最深的一部戏是什么?

  刘永来:有很多,就拿《等到戈多》来举例吧。我给它打了很高的分,因为其中的原创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荒诞戏剧的解读。《等到戈多》是一部具有实验色彩的戏,和戏剧大师贝克特开了个玩笑。但贝克特本身是反戏剧性的、颠覆性的,如果颠覆这种“颠覆性”,等于又回到了传统和常规。

  青年报:校园戏剧中最鲜活有“劲”的原创性,你认为是什么?

  刘永来:我认为是敏锐的视角+质朴的表演。校园话剧和商业话剧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们拥有自己敏锐的视野、敏感的天性以及扎实的生活基础,有了这些话剧就“活”了起来。

  青年报:通过本次大学生话剧节,人们看到了校园戏剧的整体崛起,这对于本土戏剧的原创力量有什么意义?

  刘永来:上海的专业剧团本来就不多,搞原创戏剧的就更少,大学生话剧如果发展得好,对上海戏剧舞台是一种很好的丰富和补充,并且反过来可以影响专业戏剧。

  青年报:您对校园话剧的整体生存现状怎样评价?

  刘永来:校园话剧在上海,乃至中国只是刚刚起步,它的生存状况面临着资金短缺、制作能力不足、流动性大、缺乏经验技巧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对于有志于涉足戏剧领域的年轻人来说,眼下最关键的是脚踏实地,客观对待自己。不故弄玄虚,坚持原创和多元发展。

  记者手记

  是贫穷,也是力量

  从话剧中心的小剧场出来,走在安福路上,耳边回响着的还是那些关于戏剧、艺术、原著、舞台相互争论着的年轻的声音。

  和几年前大学里还不知道话剧是什么相比,高校剧社在近几年里得到了蓬勃发展。据统计,目前上海的53所高校中,平均每家高校拥有1至2个剧社。历史悠久的长达半个世纪,短的仅一年。但不管如何,这一次,他们第一回站上了同一个舞台。

  由于所有决赛剧目的观摩券都是免费领取,话剧中心的门口每天晚上都是门庭若市。学生们三五成群,话剧中心的会员耐心等候,不同身份之间的戏剧人在这里畅谈,就像在过一个节日。也是只有这样的“贫穷戏剧”才会具有如此巨大的震撼与魅力,让人感叹“只要有3分钱也要做话剧”的执著。在被这种“纯粹”和“热情”感动之余,大学生话剧节也提供了解决困难和交流经验的另一个平台。在10月17日的高校剧社发展论坛上,各高校剧社的代表就各自剧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做了交流,会议还特地请来了浙江大学黑白剧社的老师作校园剧社成功运作的经验介绍。

  资金、管理、运作、问题、教训……这些锐利而现实的对话,也许才是更有建设意义的。不仅是对校园剧社,更多问题直指当下戏剧发展现状。当戏剧舞台充斥着伪经典、伪先锋、伪小资的时候,来自校园的原创力量如何保持独立的精神、深度的思考、真诚的表达与锐利的视角,为今后各大高校剧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欢迎各大高校剧社、文艺团体、演出公司、新闻媒体等单位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评论:看看来自英伦的时尚戏剧艺术
  • 在线投稿】【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3906]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13225]

  • 2016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3907]

  • 笑声工作坊简介[4584]

  • 川农SAUDT话剧团简介[442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3906]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13225]

  • 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招聘…[5879]

  • 2014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通…[33619]

  • 2013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演出日…[5761]

  •  
     相 关 文 章
  • 话剧艺术家聚首忆前辈[5023]

  • 猫扑上海站力推话剧《summer》…[5639]

  • “艺穗”大戏《SUMMER》首场全…[5073]

  • 主楼七层(续)[8349]

  • 主楼七层[901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合作交流 | 申请加盟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戏剧社网        站长:青埂顽石    页面执行时间:64.453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