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戏剧社网(高校戏剧社团联盟) >> 新闻动态 >> 正文 今天是:  
  戏剧大导林兆华67岁还颠覆自我       
戏剧大导林兆华67岁还颠覆自我
[ 作者:满岩    转贴自:北京晚报    点击数:2227    文章录入:青埂顽石 ]
林兆华67岁颠覆自我(图)
杨春雁摄
  吸不吸烟:不到一包

  喝不喝酒:很少,现在练习每晚一杯红酒

  喜爱的运动:骑自行车、盘腿打坐

  最崇拜的人:莎士比亚、契诃夫、梅耶荷德

  最喜爱的地方:有山有水

  最遗憾的事:一直没有一个可以自由支配、可以胡折腾的空间;再就是北京人艺始终也不认我这个儿子。

  最不喜欢的事:离开戏剧

  最满意的作品:《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北京人》

  放假最喜欢做的事儿:傻睡,可以一天不吃饭。

  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大师。自1982年《绝对信号》开中国小剧场运动先河以来,他一直被视为先锋导演,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实验者,一个敢于向传统说不的异己分子;他导戏曲,踏实继承,原汁原味,很少做颠覆性的改动;他导戏剧,却总是出其不意,令人眼前一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说自己是北京人艺的儿子,今天还是,可直自始至终人家也没认下他这个儿子。理论家说,林兆华没有理论,可近一年,他最为上心的事是在北京大学建立戏剧研究所,一个集教育与研究于一身的机构。很多人猜测:莫非他要“理论”起来?一个戏剧舞台的实干家要把艺术教育引向何方?

  记者:“今年4月10日,在您和北京大学艺术系主任叶朗共同倡议下,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正式成立。您从来做事低调,这一次却将自己推向了戏剧之外的另一个舞台,曝光率很高。建所的初衷是什么?角色转换,谈谈您的新体验?”

  林兆华:“我没觉得有何转换,还是跟过去一样,我带他们排戏、实践,只不过以前是在剧院,这次是在学校。地点变了,对象变了而已。建立北大戏研所,我就是想给自己找到一个自由空间,来实现戏剧理想,这个空间在以前的剧院不行。人艺是一个有着优秀现实主义传统的老剧院,历史光荣,同时也包袱沉重,让一个剧院因为一个导演的兴趣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不现实的,也是有风险的。我为人艺排了很多戏,新版《茶馆》、《万家灯火》等等,基本上都赚钱,也很受欢迎,但那不是我个人的兴趣点。在排戏的过程中,我发现让那个体系下成长出来的演员发生些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导演要进行些改革和创新,只动舞台不动表演是不行的,要有自己的演员才行,这是我建立北大戏研所最直接的原因。

  其次,话剧是舶来品,而建立中国特色的表导演体系必须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完成。怎样才能让世界重新认识我们,我觉得保存完好的中国戏曲是我们的根。我们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在戏剧舞台建立中国特色的表导演体系。”

  记者:“您的自由新天地实现您的理想了吗?我看您请了很多国际戏剧大师来给学生们开小灶,法国原点剧团的艺术家还有著名的戏剧导演拉萨勒,马上要来的还有阿维侬戏剧节的艺术总监。效果怎样?您的教学方法跟以前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有何不同?效果如何?”

  林兆华:“效果一般。但我还是从中受到了鼓舞。因为通过大师工作坊,有一两个苗子出来了,这是收获。戏剧表演、导演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也是规律。我们与中戏最大区别可能是训练方法上的。以前学生们都是做小品,像或者不像是标准,很少谈及内心的体验或自我的表现。我希望看到的表演在似与不似之间,演员既是人物,又是自己,在演与不演中自由穿行。这用以前的方法不行。我们现在用的方法是吴文光、文慧的‘舞蹈剧场’训练,就是演员先要感受然后来进行形体的从内到外的表现,激发他们的有时是一段音乐,有时是一个空间,不同的进入点。我认为这是最直接的。其次,我请裴艳玲、蔡瑶铣、周龙这些中国京剧、昆曲名家来给学生讲课,教会他们用戏曲程式表现人物内心。中国戏曲空灵、假定性、自由是最值得学习和研究的,那是属于中国的。

  此外,我还着手建立松散形式的演员导演联盟,并申请部分资金用于给年轻戏剧人提供舞台。凡是有兴趣,有一定基础的导演、演员愿意来我这里演戏排戏,我就给他们提供方便。如果我们这里培养出来的导演都是小林兆华,那就是失败。多元化、多风格是我们的追求。”

  记者:“教学的同时,您还排戏吧。”

  林兆华:“正在给人艺恢复原来老版《茶馆》,纪念焦菊隐先生。另外就是在准备《白鹿原》,过几天和主演濮存昕一起去西安拜访陈忠实先生。”

  记者:“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作品,有何新发现?”

  林兆华:“我觉得以前的我应该推翻。我做《三姊妹等待戈多》、《理查三世》、《樱桃园》非常用心,形式感很强。喜爱这些的人们都会说我的舞台空灵、大气、精美、完整,这些东西当时让我觉得心里满足,毕竟能把这些事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但今天看来,那还停留在审美满足的层面上。我干了很多年戏剧,至今我还在思索到底什么是戏剧?我给不出完整的定义,但我知道,做戏剧一定要有对戏剧的反叛精神。我鼓励年轻人创作,就是想激发他们的热情,给我们的戏剧带来新鲜的活力。”

  记者:“2008年,您想做国际青年戏剧节,除邀请国外作品来中国之外,很重要一点就是鼓励现在的年轻人投入戏剧。您还说组织这样一个松散联盟,提供剧本、场地、剧场,让喜爱戏剧的导演能够有机会来排戏,这看起来像个戏剧乌托邦。现在是市场经济了,谁会为年轻戏剧人的成长埋单?”

  林兆华:“这本来也不是我个人的事,没有类似的民间组织、基金会出现,政府没有专项资金可以申请,这是现实。但不能袖手旁观。”

  记者:“在即将开排的《白鹿原》中我们该有怎样的期待?”

  林兆华:“我和舞美易立明希望他能够成为农民史诗式的作品,一切还在准备中。”

欢迎各大高校剧社、文艺团体、演出公司、新闻媒体等单位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9个剧场”谨慎推实验诗剧《口供》

  • 下一篇文章: 冯远征携话剧《全家福》七月卷土重来
  • 在线投稿】【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4567]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13991]

  • 2016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4567]

  • 笑声工作坊简介[5275]

  • 川农SAUDT话剧团简介[508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4567]

  • 2018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第十…[13991]

  • 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招聘…[6536]

  • 2014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报名通…[34282]

  • 2013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演出日…[6414]

  •  
     相 关 文 章
  • 06大学生戏剧节评委介绍[3991]

  • “易卜生年”林兆华戏剧工作室…[2947]

  • 林兆华导演话剧将上演“嫌弃”…[2780]

  • 评论:完善“中国学派”话剧要…[3379]

  • 林兆华重现焦版《茶馆》 田壮壮…[273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合作交流 | 申请加盟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戏剧社网        站长:青埂顽石    页面执行时间:46.875毫秒